一些國際倡議意識到,滿足城市規(guī)劃者的未來需求需要傳授智慧城市專業(yè)知識,以使項目順利進行和完成。
大多數智慧城市的目標都是改善服務,減少資源使用,提高現有居民的生活質量。許多人關注當今的需求。經常被忽視的是,專家們預計人口將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發(fā)生變化。因此,任何計劃、試點項目和實施都必須具備靈活性,以便在新技術可用時進行擴展和輕松整合。
讓我們退一步,看看目前世界城市的人口統(tǒng)計數據,以及專家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會發(fā)生什么。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約56%的人口(44億居民)生活在城市。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xù)下去,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比目前增加一倍以上,屆時近七成人口將生活在城市。
雖然2050年似乎還很遙遠,但考慮到許多大型城市項目需要數十年才能完成。例如,波士頓的Big Dig從1982年開始規(guī)劃,并于2007年完成,將貫穿市中心的主要高速公路93號州際公路(I-93)的中央動脈改道,建成一條1.5英里長的隧道。另一個重大項目是紐約第二大道地鐵,于1929年提出,1951年和1967年選民通過了為該項目提供資金的債券法案,1972年開始挖掘,第一階段于2017年開放。
為什么城市人口轉移很重要
如上所述,預計未來30年,人們將向城市遷移。現今有56%的人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0%。在美國,這一數字將超過80%。
這就是為什么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規(guī)劃如此重要的關鍵。城市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城市政府必須不斷處理衛(wèi)生、交通和其他問題。我們希望,智能解決方案可以應用于解決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中的許多。
智慧城市的全球努力即將到來
智慧城市的關鍵在于其所依托的數字技術。邊緣計算、智能傳感器、5G、數字孿生、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并為城市規(guī)劃者提供幫助。
考慮到城市在全球范圍內可能產生的重大經濟和環(huán)境影響,一些倡議正試圖讓智慧城市的發(fā)展方式與之相似。這些倡議還認識到,許多城市將不具備開展或完成項目的專業(yè)知識。
其中一項倡議是世界銀行的全球智慧城市伙伴計劃,該計劃組織和贊助知識分享活動,如研討會、網絡研討會、講習班和會議。目標是促進智慧城市專家和城市之間的知識共享?;顒雍w的主題包括城市如何使用不同的技術來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世界銀行內部,國際金融企業(yè)開發(fā)了一個智慧城市工具包,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優(yōu)先考慮使城市更宜居和更可持續(xù)的倡議,同時發(fā)揮城市作為增長引擎的潛力。
另一項努力是新加坡全球中心,這是在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的支持下。該中心還認識到,支撐任何智慧城市倡議的基礎技術和創(chuàng)新往往是最簡單的方面,盡管有時很復雜。該中心指出,智慧城市的失敗“通常是由于組織文化、難以實現行為改變、缺乏技術專業(yè)知識和領導力,以及對技術的單一關注;而不是用戶的需求和現實以及預期的結果。因此,其指出,經驗豐富的智慧城市專家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這些風險。
該中心的智慧城市項目分為兩大方面:主題“城市挑戰(zhàn)”領域和基礎智慧城市驅動因素。這兩個方面得到了該集團采用系統(tǒng)方法、優(yōu)先考慮包容性和可持續(xù)性的指導原則的支持。任何智慧城市項目的目標都應注重實用性和成果導向。
寫在最后
這種全球努力提供了教育資源、與專家分享知識,以及高水平的指導原則和戰(zhàn)略。因此,必須帶回可擴展的技術,允許使用數據、5G、分析和人工智能,將智能融入智慧城市。
有跡象表明該行業(yè)正在做出回應。許多尋求在數字城市領域發(fā)揮作用的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正在發(fā)展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并擴展其生態(tài)系統(tǒng)。
原標題:智慧城市:展望未來應該指引方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lián)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