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我們已經習慣了高科技生活方式,現在我們希望這也能體現在我們的職業(yè)生活中。智能建筑技術有能力通過自動訪客登記提高我們的工作空間的運營管理效率,通過改進空氣質量監(jiān)測使我們的工作空間更健康,并通過智能能源和水跟蹤使得建筑物變更具可持續(xù)性。如果實施得當,智能技術使房東和建筑經理能夠通過使用更先進的系統(tǒng)(例如訪問控制、火警和合規(guī)管理)使建筑管理變得更智能。
然而,安全并不止于消防安全和傳統(tǒng)的與外界隔絕的障礙。網絡罪犯已成為真正的威脅,入侵從網絡安全攝像機到智能冰箱等的一切事物。這些項目中的任何一個——以及幾乎任何其他物聯網(IoT)設備——都可以作為破壞整個網絡的管道。這是一個如此令人擔憂的問題,據報道,由于擔心安全漏洞,就連美國總統(tǒng)的一些健身設備都將不被允許進入白宮。
然而,當人們回到他們的實體工作場所時,他們會想要回到充滿各種智能技術支持的環(huán)境中。研究表明,80%的員工希望在技術先進的辦公室工作,因此技術支持的環(huán)境不僅是工作場所的好東西——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創(chuàng)造安全、可靠且沒有可能危及用戶隱私或安全的網絡威脅的環(huán)境,房東需要在其建筑物中建立正確的協議和標準,以使租戶能夠為其用戶及其數據提供更安全的環(huán)境。
建筑越智能,攻擊面越大
智能和連接通??梢曰Q使用,但有一個重要的區(qū)別。雖然建筑物的任何方面都可以“連接”——燈光、管道、供暖和制冷、訪問控制等等——但它們不一定是“智能的”。真正的智能環(huán)境是無縫集成的,并且從一開始就考慮到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潛在威脅的風險。
智能建筑必須以正確的協議和標準為導向
如果不首先建立確保建筑物系統(tǒng)和數據安全的必要政策、實踐和測試流程,就無法獲得網絡安全。然后必須遵守這些策略,以確保維護安全。這不僅包括保護網絡的方法,還包括確保建筑物的用戶了解網絡最佳實踐并定期遵循標準程序。
這些措施的范圍可以從簡單到確保用于監(jiān)控建筑管理系統(tǒng)的計算機不會也用于發(fā)送電子郵件,或者復雜到根據供應商的使用情況對網絡進行分段。通過這樣做,業(yè)主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系統(tǒng)故障的風險和潛在后果,無論是錯誤的還是系統(tǒng)外惡意黑客故意采取的行動。
強大的安全措施也能保護數據
智能建筑包含大量數據,可用于更多地了解空間的使用方式、需要多少能源以及如何定制空間以更好地滿足員工需求。鑒于每項智能資產都會產生大量數據,組織需要能夠在不影響安全性的情況下安全地收集、分析和智能使用這些數據。這意味著擁有強大的數據治理框架和數據網絡的物理保護。
明天的辦公室需要更智能、更安全
智能建筑——通過數字技術為所有用戶提供卓越體驗,超越他們不斷發(fā)展的期望——有望提供最高級別的安全性。借助觸手可及的正確技術,業(yè)主可以為他們的辦公室配備現代、熱愛技術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已經習慣了在家庭環(huán)境中工作的好處。使用技術作為將員工帶回辦公室的新激勵措施需要適當考慮在不影響數字或個人安全的情況下實施最先進的技術。
(原標題:如何阻止智能建筑成為黑客的攻擊目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