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越劇、昆曲、黃梅戲,你對其中的哪一種比較熟悉?
對于自身的戲迷來說,靜心品茗、安心聽曲,可別提有多快活了。在文藝形態(tài)豐富多樣、文藝作品層出不窮的當下,人們走近和了解文藝課題的渠道更加多元,文藝對于人們心靈的滋養(yǎng)作用也愈加明顯。與此同時,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也對傳統(tǒng)文藝事業(yè)的進步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國的電影院、歌劇院等尚為被允許復工,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文藝作品也暫緩了上映的步伐,推遲或者取消了檔期。此時,基于四通八達的互聯網平臺和穩(wěn)定便捷的通信技術,云直播火熱登場,即使遠在千里之外觀眾也可以收聽收看到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近日,山西的戲曲表演藝術家們停工不停演,通過開設云課堂、直播演出等方式,進行戲劇教學,普及傳統(tǒng)文化,讓廣大戲迷過足了戲癮。從覆蓋面上來看,云直播演出的方式,也讓晉劇、上黨梆子等山西地方戲曲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讓全國熱愛戲曲的觀眾朋友們大飽眼福。
其實,當戲曲傳播媒介發(fā)生改變,戲曲藝術的表演、劇場和觀眾等都會發(fā)生相應變化。與傳統(tǒng)方式所不同的是,表演者與觀賞者雖然沒有同時處在某一地點,但是仍然可以通過語音文字交流產生情感共鳴。如今,國內多家院團已開設“劇場重啟后的戲單您來定”的服務項目,這樣一來就可以成功結合線上線下優(yōu)勢,既能調動觀賞者的參與意識,又能為劇院合理安排表演劇目提供充足的時間。
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觀戲與學戲不再遙不可及。從抖音到微博,彈幕一開,便是天涯比鄰。“云端”賞戲,相當于讓觀賞者走進了空間廣闊的網絡大戲院,人人都可C位就座,既聽得清楚又看得明白,邊賞邊評,十分暢快。
認為學習戲劇很難的同學,通過“云課堂”了找到了學習戲劇的新方式。“云學戲”實現名師“一對一”教學及旁聽模式,屏幕前的票友或小白就跟遠在他鄉(xiāng)的專業(yè)人士成為了師生。同時,將所學戲劇課程云存儲到電腦或者手機里,票友就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視頻,學習戲劇知識了,這也是云技術所具有的一大好處。
戲曲在“云”上大放光彩、展現魅力,從一個側面佐證了現代科技助推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升級的觀點。“云”直播這種新奇有趣的方式,不僅吸引著廣大老戲迷收聽收看傳統(tǒng)的喜劇作品,也讓眾多年輕的朋友們了解戲劇、傳播戲劇、學習戲劇,這對于傳統(tǒng)戲劇的傳承和保護大有助益。
隨著AI、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爆發(fā)式增長,前沿技術正在中國文娛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B站、快手、斗魚、虎牙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yè),已經在大膽探索文化娛樂產業(yè)的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
除了企業(yè)之外,戲劇表演大師們也紛紛參與到云直播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戲劇表演家們在進行云直播時,既要接地氣更要守正氣,不能因為追求點擊量久盲目迎合觀眾需求,不能娛樂過頭。守住這條底線,戲劇云直播才能更加符合行業(yè)規(guī)范,更加具有傳播價值。
“文化大餐”的烹制,不能只是徒有絢麗的形式而是需要有豐富、充實、深刻的內容作為支撐。如果通過一部文藝作品能夠讓人們多知曉一點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感知古今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差異,也不失為一種進步和突破。
戲曲唱念做打,是寫意的,有杯無酒,有鞭無馬。想來戲劇的意境,應該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吧!通過“云直播”、“云課堂”等方式,傳統(tǒng)戲劇再現活力,并正以優(yōu)美的唱腔、華美的服飾、精到的動作贏得越來越廣泛的認可與歡迎。“云戲劇”的未來,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