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互聯網時代,網民們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進行圖表傳輸、數據整合等多種活動,信息數據傳遞也變得更加便捷和。與此同時,有些不法分子無視相關法律法規(guī),打起了“個人隱私數據”的主意,并想從中大賺一筆,這對正常有序的網絡環(huán)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也使得個人隱私數據面臨著極大風險。
隱私數據泄露問題頻發(fā),嚴峻形勢下該如何強化治理?
近日,我國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道了一則求職者個人簡歷信息被隨意倒賣的新聞。據悉,不法分子非法進入某招聘平臺的系統后,立即盜取大量個人簡歷信息,并通過對外售賣來獲利。一二線城市、偏遠地區(qū)、全國范圍的個人簡歷,出售價格為2-6元左右。該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烈討論,關于強化個人隱私數據保護的聲音也不絕于耳。
其實,除了個人在求職時填寫的簡歷外,掃描二維碼關注某企業(yè)或者產品、注冊使用各種APP軟件、玩游戲時認證并綁定個人的身份信息等,都很容易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有時候,某些應用軟件具有強制條款,不綁定個人信息就無法使用,這也讓一些用戶倍感無奈。難道造成隱私數據泄露就只能歸罪于個體,而與其他人毫無關系嗎?
不,事實并不是這樣的。造成個人隱私數據泄露除了個人疏于防范之外,某些企業(yè)故意非法采集個人信息、并隨意倒賣這些信息等,也使得個人隱私數據保護形勢愈加嚴峻。試問:如果企業(yè)沒有設定用戶必須綁定個人信息的霸王條款,那么,用戶在選擇相應的服務軟件時,就能掌握更多主動權。此外,一些不法分子無視法律、追逐利潤的心態(tài),也使得個人隱私保護態(tài)勢趨于惡化。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個人隱私泄露問題聽起來的確讓人心痛,一些用戶甚至發(fā)出了“大數據時代無隱私”的悲嘆。那么, 在個人隱私數據保護挑戰(zhàn)復雜而多樣的大環(huán)境下,人們就只能束手待擒、任人宰割嗎?到目前為止,個人隱私數據泄露問題的確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許多危害,想出相應的方案將個人隱私數據保護落到實處已經成為了首要任務。
以往,人們提到個人隱私數據保護時,往往都在強調每個人要樹立安全保護意識,在使用各種軟件應用時,要注意看清服務條款,避免安裝那些有潛在風險和捆綁應用的軟件,這一點自然十分重要。然而,如今數據信息的傳播渠道、傳播速度等已經有了大幅度提升,僅僅依靠個強化安全保護意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了。
面對此種狀況,業(yè)內研究人員也提出了兩條治理新主張。一方面,信息服務管理部門、網絡監(jiān)管部門應該加大監(jiān)管力度,立法部門也可以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法律治理體系。對通過非法途徑采集、售賣個人信息的不法分子給予嚴懲。情結惡劣的,可移交司法部門進行量刑定罪。相關管理部門自己也應該靜心反思,積極探索保護個人隱私數據的可行性途徑,從而使得個人隱私數據保護落到實處。
另一方面,個人隱私數據保護也需要企業(yè)的積極參與和認真踐行。在我國幅員遼闊的國土上,遍布著大大小小成千上萬家企業(yè)。對于提供數據信息服務的企業(yè)來說,難免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在采集用戶的個人隱私數據時,這些企業(yè)應該獲得用戶的認可,而不是肆意妄為。
這樣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企業(yè)與用戶之間的隱私數據糾紛,并帶動業(yè)內形成一種尊重隱私、合規(guī)使用隱私數據的良好風尚。另外,這種做法如果能夠長期踐行下去,那么盜用、濫用個人隱私數據的行為就能得到有效遏制,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也會得到抑制。
說一千道一萬,個人隱私數據保護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去推行。從目前來看,加強監(jiān)管、加大打擊力度不失為治理的良策。個人隱私數據保護既需要德治,更需要法治。對于無視法律尊嚴、隨心所欲售賣個人隱私數據的不法分子來說,依靠法律來進行治理或許更加行之有效。希望在強監(jiān)管之下,個人隱私數據保護工作能取得突破性成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