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能制造網 市場分析】線上紅利的消失、運營成本的上漲、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和
移動支付、視覺識別等相關技術的逐漸成熟共同導致了線下的這一波“新零售”項目創(chuàng)業(yè)浪潮在 2017 年的集中爆發(fā)。
2017 年被稱為“新零售”的元年。我們見證了共享概念下的單車、充電寶、健身倉、KTV 的擴張,以及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貨架的爆發(fā),“新零售”正在從多個維度提升著商業(yè)運轉的效率。
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投資,我們都希望能摸清這個賽道潛在的商業(yè)邏輯和規(guī)律,從而判斷“新零售”的發(fā)展方向,抓住潛力無窮的機遇。
本篇真格投資筆記詳細闡述了真格投資團隊對“新零售”賽道的剖析,涵蓋了“新零售”的業(yè)態(tài)劃分、技術對比、投資考核邏輯、以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等。
未來,我們也會分享更多的投資人筆記,對更多的領域和賽道提出我們的看法與見解。我們相信,知識的分享和流動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2017 年被稱為“新零售”的元年,基于移動互聯網和在線支付的普及,以及智能硬件、人工智能、
物聯網等技術的發(fā)展,能夠實現消費體驗與成本效率同步升級的“新零售”革命正在國內轟轟烈烈地展開。
而新零售創(chuàng)業(yè)的弄潮兒們,大量涌現在“線下無人自助”這個領域。從一家家無人便利店的開業(yè)到零食貨架在各個寫字樓辦公室里角逐點位,加上共享充電寶、mini KTV、自助按摩椅、mini 健身倉等項目的涌現和落地,標志著“新零售”正在從多個維度對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進行升級和改革。
線下流量成為新戰(zhàn)場
近年來我國網絡零售進入較平穩(wěn)增長的成熟階段,網絡零售企業(yè)之間競爭從增量擴張轉入存量開發(fā)。伴隨著智能手機的全面滲透,中國移動智能終端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較為飽和的狀態(tài),季度增速持續(xù)放緩。
2017 年 9 月的數據顯示,移動互聯網月度活躍設備數趨于穩(wěn)定,增長率放緩到 7%且呈現不斷下降趨勢。時至今日移動互聯網線上紅利已經宣告尾聲,面對線下空間巨大的藍海流量,探索線下流量入口成為了新的投資主題。
無人化時代的到來
目前,線下傳統(tǒng)商家在現有的商業(yè)模式下,行業(yè)綜合管理費用率水平已經完全趨于穩(wěn)定,其管理效率提升已達到天花板。對于零售商來講,其采購量普遍極大,通過規(guī)?;少弫斫档蜖I業(yè)成本的空間已然很小。
另外據統(tǒng)計,國內 2016 年零售行業(yè)房租成本上漲 7%,人工成本上漲 6.5%,房租和人工成本的逐年上漲已經成為線下零售商的大的運營成本類別。因此,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支付等相關技術成熟后,能夠節(jié)省部分人力資源與房租成本并優(yōu)化體驗獲取高流量的無人類項目正伴隨著“新零售”與“共享經濟”成為當下一股新興力量。
“新零售”創(chuàng)業(yè)領域劃分
簡單來說,線下無人自助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可劃分為無人零售類和自助服務類兩大類,核心區(qū)別在于提供商品還是服務。
無人零售類項目主要通過銷售商品賺取毛利潤,其特點是需要供應鏈補貨,單點一般可同時服務多人流,核心邏輯在于零售選品和供應鏈的把控。
自助服務類項目主要通過提供分時租賃的服務產生租金收入,其特點是無需供應鏈補貨,單機通常僅可同時服務一人,核心邏輯在于提高服務頻次與單位時間價格。
無人零售行業(yè)分析
# 無人零售形態(tài):無人零售根據其設備開放的程度目前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全封閉式的智能售貨機,大型半封閉式的無人便利店,以及開放式或小型半封閉式的貨架/冰箱。
# 無人零售技術:無人零售技術本質上取代了人工解決三大零售核心環(huán)節(jié):商品識別、支付結算與防損防盜。目前,市面上存在著四大技術流派,分別為:
機器視覺、RFID 標簽、二維碼掃描、以及封閉式售貨機。
其中機器視覺方案的用戶體驗佳,但現階段尚未成熟,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二維碼掃描成本低,但盜損率高。因此 RFID 和售貨機是目前比較折中的解決方案。
# 發(fā)展趨勢:目前無人零售任然面臨著來自用戶、技術和場景等諸多挑戰(zhàn),是否有效防止偷盜損壞來自于國民的素質,所使用的技術成熟度將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和成本縮減。
另外作為線下零售實體,是否擁有資源切入主要場景,以及是否能夠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決定了該項目的成敗。短期內,無人零售將持續(xù)扮演傳統(tǒng)零售的補充角色,通過碎片化的分布模式,近距離滿足用戶的及時需求。
自助服務行業(yè)分析
# 自助服務形態(tài):自助服務類項目根據點位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別: 固定點位服務類(如 mini KTV、健身倉、按摩椅等)、固定點位流動服務類(如共享充電寶、籃球等)、以及流動點位服務類(如共享汽車、共享單車等)。
# 發(fā)展趨勢:如今消費者的需求趨勢變?yōu)楦鼉A向于簡單、性價比高的服務,而無人自助服務類項目充分利用移動支付的普及,將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提供服務的步驟簡化,通過砍掉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直達服務的內核。
同時,大多無人自助類項目能夠通過碎片化的場景接觸用戶,從而擁有更多的交易機會。
總結下來,的自助服務類項目將持續(xù)針對傳統(tǒng)行業(yè)進行有效重構,然而是否能夠占領核心高流量點位,以及在激烈競爭態(tài)勢下如何控制成本,將直接影響項目的成敗。
“新零售”類項目考核標準
我們不難發(fā)現無論是無人零售還是自助服務類項目,他們均選擇了爭奪例如寫字樓、社區(qū)、交通樞紐、商業(yè)娛樂點等人流密集區(qū),而無人自助類項目能否勝出的關鍵在于其單點的盈利能力和規(guī)?;瘮U張能力。
# 單位經濟效益分析:單位經濟效益模型(Unit Economics Model)是通過計算項目平均單一點位的經營利潤(Operating Margin)和回收周期(Payback Period)得來的評估該項目單點盈利能力的重要參考標準。
簡單展示經營利潤和回收周期的公式是:
經營利潤 = 營業(yè)額 × 毛利率 - 經營成本
回收期 = 初始投入成本/經營利潤
營業(yè)額可以進一步通過點位客流量×購買使用率×客單價計算獲得。通常來講,一個點位的選址、商品種類、客流質量、用戶體驗和主推商品的選擇等因素直接影響到了該點位的營業(yè)額,而通過規(guī)?;少?、提高供應鏈效率和主打自有品牌能夠有效增加毛利率水平,經營成本的大開銷則是該點位的租金費用、物流成本、維護成本、水電氣費等。
除此之外,減少包括設備采購、鋪設搭建在內的初始投入成本對于縮短一個點位的回收周期至關重要。舉例說明,辦公室貨架的單位經濟模型很不錯因其擁有超低的初始投入成本和較高的商品毛利率。
因此,一個吸引人的“新零售”項目需要能夠展示出其短回報期、高利潤的單位經濟效應模型。
# 規(guī)?;瘮U張力分析:在一個項目擁有較好的單位經濟效益后,另一點需要評估的便是它的可規(guī)?;瘮U張能力,也就是說該項目是否可以迅速擴大它的盈利效能。在這里,市場需求、標準化程度、商業(yè)模式、潛在場景數、供應鏈效率等將成為制約一個項目規(guī)模化擴張的重要因素。
舉例說明,ofo 小黃車之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正因為它是戶外交通場景(極大點位量、極低入駐成本)、擁有標準化產品(自行車)并切中用戶高頻的短距離出行的剛性需求。
因此,一個可以迅速崛起的“無人自助”項目一定要有一個可切中消費者剛需、擁有廣闊市場空間和可提供輕資產高標準化產品的商業(yè)模式。
總結
線上紅利的消失、運營成本的上漲、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和移動支付、視覺識別等相關技術的逐漸成熟共同導致了線下的這一波“新零售”項目創(chuàng)業(yè)浪潮在 2017 年的集中爆發(fā)。
此類項目雖面臨著包括點位競爭殘酷、盜損破壞、供應鏈效率等一系列問題和挑戰(zhàn),但大多數項目的起始投入成本遠遠低于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可復制擴張性也更強。因此作為早期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真格也在該領域積極布局,投資案例包括:掃貨、CityBox、哈米盒子、萊杯咖啡、姬小藍、頭等艙互聯等一批初創(chuàng)公司。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相信“新零售”類項目勢必將逐漸占據更多傳統(tǒng)行業(yè)的市場份額,為社會大眾帶來新的體驗,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標題:“新零售”這個賽道,應該如何拼殺?)